4006899758
由党组织起来的青年才是中国的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在新的征程上,如何更好把青年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动员起来,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和青年工作必须回答的重大课题。”青年是社会变革中最具活力、最富激情、最有朝气的群体,同时,由于原生家庭影响、职业身份差异和特定年龄阶段所具有的高度流变性,青年比其他群体更难以组织起来。没有组织起来的、原子化的青年,不可能找到正确前进方向、形成整体性积极力量。我们常说,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更要认识
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五个必由之路”和“五个战略性有利条件”两个重大论断,系统回答了新时代新征程举什么旗、走什么路、靠什么往前走的根本性问题,进一步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我们应变局开新局指明了前进方向、坚定了必胜信心。当前,济南正处在加快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的关键时期,必须积极用好“有利条件”,坚定走好“必由之路”,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永葆绝对忠诚,把牢政治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
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持续加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持续加强,文物保护利用与管理水平不断提升。——资源家底逐步摸清。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和长城、石窟寺等专项调查完成。普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766722处,国有可移动文物1.08亿件套,测量历代长城总长度21196.18公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计5058处。全国公布不可移动革命文物3.6万多处,国有馆藏可移动革命文物100多万件/套。中国世界遗产56项,其中世界文化遗产38项,文化和自然双遗产4项,是名副其实的文物资源大国。——保护状况持续改善。数
以大历史观深刻理解新时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树立大历史观,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提出因应的战略策略,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所谓大历史观,就是要立足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上,基于历史的总体性理解现实、把握当下,在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明悟真理、提炼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正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大历史观,在历史全局中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发展的重大方位、伟大前景作出的战略研判。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重大论断,必须把握好新时代与中
红色文化让思政教育“活”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指出:“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讲好党创办人民大学的故事,激励广大师生继承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回顾波澜壮阔的伟大复兴历程,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创造、积累了先进的红色文化,这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如何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引导广大青年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理论和实践命题。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标识“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
发扬历史主动精神 走好新的赶考之路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体现了我们党重视和善于运用历史规律的高度政治自觉,体现了我们党牢记初心使命、继往开来的自信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研究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始终掌握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增强锚定既定奋斗目标、意气风发走向未来的勇气和力量。我们要在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发扬历史主动精神,走好新的赶考之路。2021年12月31日,全国政协在北京举行新年茶话会。习近平在茶话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继续发扬历史主动精神,乘势而上
“总书记的嘱托,激励我们突破一个又一个极限”
“总书记曾两次来这里考察,叮嘱我们,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国之重器必须立足于自身。我至今都深受鼓舞!”回忆起9年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湖北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情形,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飞公司”)执行董事兼总裁庄丹激动的心情仍然溢于言表。2013年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长飞公司车间查看生产流程。车间内的光纤拉丝塔高达30米,拉丝炉内温度达到2000摄氏度,预制棒被加热成果冻般的熔融状态,在重力和牵引力作用下“抽丝剥茧”。“我当时向总书记汇报,您现在看到的这个预制棒是全球最大的预
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努力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践行嘱托十年间)
红军长征路上“半条被子”的故事,经习近平总书记深情讲述,已经广为人知。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瑶族村,是“半条被子”故事的发生地。2020年9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走进文明瑶族乡第一片小学四年级教室,这里正上着一堂思政课。听学生讲述长征故事后,习近平总书记饱含深情地说:“红色基因在你们身上得到了体现。革命事业要一代一代传下去。同学们要学好革命故事,铭记在心,同时把建设现代化的知识和本领也掌握好,努力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你们现在是一棵棵小树苗,将来有一天就会长成中华民族的参天大树
“非遗+”激发中国传统文化新活力
原标题:“非遗+”激发中国传统文化新活力【我与祖国同奋进】非遗作为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承载着独特的民族记忆,对于赓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非遗保护工作,不断强化顶层设计,非遗保护工作取得重大成就。非遗保护体系日趋完善。2021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明确健全非遗保护传承体系、提高非遗保护传承水平的要求。《“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系统部署了“十四五”时期非遗保护工作。《中华人
坚持党的领导的时代意蕴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总结了我们党一百年来在领导人民进行伟大奋斗、取得伟大成就而积累的伟大历史经验。其中,“坚持党的领导”处于“十个坚持”之首。坚持党的领导,不仅是对我们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而且是新时代走好新长征路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近代以来180多年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100年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70多年的历史都充分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充分说明,中国特色社
为国考古 为党育人
2019年秋季学期伊始,北大考古文博学院2017级23名本科生“第一次出远门”,前往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的平粮台遗址田野考古队驻地,开始为期近半年的田野考古实习。2017级本科生阮可欣是平粮台考古队的一员。她在探方里刮过剖面,清过灰坑,看过汉墓也挖过房子,还亲手从土里取出了具有完整花纹的龙山时代的纺轮。在土里摸爬滚打的过程中,阮可欣觉得自己成了一名真正的考古人。但她的收获远不止于此。“考古学是一个接地气的学科。在工作中,我们不仅跟土地近了,也和这片土地的人更亲近了。”在田野实习的过程中,学生与乡亲们建立深厚
把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十个明确”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作了系统概括,其中指出,“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体现了历史使命与时代责任的有机统一,彰显了战略目标与实践路径的有机统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
扎根文化土壤 建设文化强国(专题深思)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当代中国思想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传承和升华,要认识今天的中国、今天的中国人,就要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血脉,准确把握滋养中国人的文化土壤。”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来说,文化土壤能够提供思想智慧、供给精神养分,具有涵养社会的重要功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遇到了无数艰难困苦,但我们都挺过来、走过来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形成了滋养中国人的文化土壤,
彰显思政课的“讲道理”本质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指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而要发挥好思政课为党和国家教育、引导青年的作用,我们首先就必须清醒地承认,思政课程从来都不是一个孤芳自赏的封闭体系,不能指望那些与学术绝缘、与现实疏离的自说自话来产生效果、解决问题。相反,作为一门本质上是要做到以理服人的课程,真正有效的思政课,必须立足于贯通课程中的“术”“学”“道”,“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具体而言,也就是要善于从学术土壤中汲取营养,从开阔视野中获得启示,从现实观照中产生力量,从有效创新中总结规律。从学术土壤中汲取营
促文明互鉴 致合异之美
“和羹之美,在于合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长期以来,中非双方缔造了历久弥坚的兄弟情谊,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树立了光辉典范,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非人文交流,推动构建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2021年11月,《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达喀尔宣言》指出,“中非将加强智库和地方政府合作,增进民心相通和文明互鉴,厚植中非友好事业的社会基础”。加强中非文明互鉴、助力中非文明繁荣,将为构建更为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提供深厚的精神滋养,打造牢靠的情感纽带。相知无
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文明支撑
【光明论坛】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可谓源远流长,其根底之牢固、蕴藏之丰富、规模之宏大、影响之深远,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在奋斗中扭转命运、铸就辉煌,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伟大文化资源,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志气、骨气和底气。中华文明的生生不息和代代传承,演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