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

贵阳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是为纪念在息烽集中营被关押的革命志士们而建的。贵阳息烽集中营号称国民党的“第一号天牢”,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统局设立的监狱中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一所秘密监狱,由设于息烽阳郎坝的本部和玄天洞囚禁处组成。息烽集中营与重庆望龙门看守所、渣滓洞监狱系统称为国民党军统的三大集中营。军统内部称息烽集中营为“大学”,而重庆白公馆监狱和望龙门看守所则分别称“中学”和“小学”。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建立了南京政府,并实行白色恐怖,陆续逮捕了许多有影响的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囚于国民党设在南京的“军人监狱”。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寇大举进犯,南京岌岌可危,蒋介石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令军统将这批人迁至武汉,不久再迁湖南益阳,最后转移到贵阳息烽关押。息烽集中营从1938年11月建立至1946年7月撤销,先后关押了1200多人,被秘密处决和折磨致死的就有600多人,人们熟知的罗世文、杨虎城、宋绮云、黄显声、马寅初等都曾囚禁于此。这里永远记载着中国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宁死不屈,为人类解放事业献身的革命精神。如今的纪念馆除已修复的集中营旧址区外,还包括辅助设施广场、群雕和展厅几个部分。群雕《忠魂曲》耸立在广场中央,背对营区,由基础、底座、雕像三部分组成。群雕用红色石块拼雕,正面雕塑革命先烈的英雄群像,他们虽然身披锁链,受尽酷刑折磨,但高墙关不住革命者的必胜信念,酷刑磨不灭革命者誓与反动派血战到底的决心。先烈们欲冲破牢笼的造型充分表达了息烽集中营内革命先烈们不屈不挠、坚决反抗的斗争精神。后面是高墙、铁链的造型,代表息烽集中营这个当年军统的魔窟。